柯洛 靜泉之憶 1864年 油畫 65x98公分
風景畫之濫觴
在繼十八世紀,英國風景畫家康斯坦伯(John Constable, 1776-1837)、泰納(William Turner, 1775-1851),以及德國浪漫主義風景畫家佛烈德利赫(David Friedrich,1774-1804)之後,直到1817年法國法蘭西學院在羅馬獎中增設了風景畫組之後,風景畫才由傳統觀念裡,被認為祇是神話、英雄故事背景的窠臼中脫穎而出,成為獨立的一項藝術表現。但真正落地生根則要從1824年左右開始,那年康斯坦伯和波寧頓(Richard Parkes Bonington,1802-1828)在巴黎舉行畫展造成轟動,對當時的風景畫起了影響與鼓勵的作用。
巴比容畫派(L'école de Barbizon)
巴比容畫派於1907年由拉費內斯特(Georges Lafenestre)為其命名。統稱形成於法國1840-1860年間,一群拒絕都市文明與傳統沙龍美感價值,喜好鄉間原始森林的畫家們,齊聚在位於巴黎南方楓丹白露林地邊緣的巴比容小村落創作,由此得名。其創作風格各具特色,並同時兼具浪漫主義和寫實主義的藝術特質。他們拒絕浪漫主義般過分的強調感情且扭曲了真實的藝術表現。
他們不去描寫那種帶有牧歌式人物的歷史風景畫,而是真實的觀察自然,依據在戶外寫生畫成的草圖,描繪巴黎近郊鄉間平凡的日常景象,再現他們所見閃爍於綠葉間的光影流動與變幻於自然間的大氣交替。他們認為「沒有什麼須要編排的,大自然已經夠美了」。
代表畫家
柯洛(Camille Corot, 1796-1875)
胡梭(Théodore Rousseau, 1812-1867)
杜培(Jules Dupré, 1811-1889)
迪亞茲(Narcisse Diaz de la Peña, 1809-1876)
陀雍(Constant Troyon, 1810-1865)
杜比尼(Charles Daubigny, 1817-1878)
胡梭 Apremont的橡樹群 1855年油畫 63.5x99.5公分
羅浮宮收藏 巴黎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