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
  2004「一廬展」




藝術家藉著藝術形式,表現其創作理念與個人特質。實質上,一幅作品本身即是一完整的世界,忠實地,呈現藝術家所屬的時空背景與其個人的思維。「風格」就是這麼自然地形成。

「一廬人」雖然同在李德老師探索「空間」的「道」上追求,但是,隨著個人特質、面對創作的門徑、方法與信念堅持上的差異,也有了不同的繪畫風格。此次展出內容簡約可分類於下:

「靜物」與「人體」是畫室裡藉以研究「空間」的兩個主題。「風景畫」面對自然,更是以直接融入其中的方式來整理出繪畫的秩序。「抽象繪畫」多從生活形式出發,轉化成抽象形式表達意念。「中國繪畫」則係以水墨媒介來探討中西繪畫所共求的「空間」的道理。

尼采在《悲劇的誕生》中,述及藝術創作二元的對立本能:日神與酒神。日神,司掌理性與智慧,酒神引領感性與想像,兩者的對立與掙扎,在通過藝術意志的結合之后,而有了創造力。在面對創作,繼起頭一筆的剎那至最終的定筆,這中間時時充滿著理解與感情的拉鋸。以王士樵、王在元、許郁芳、許國鈺、單煒明、程予瑾、趙少鷹、劉大衛的作品為例,內在心靈的表述遠遠超越現實世界的表象,因此,可謂藉景寓意。而丁琮鈴、林滿紅、林寶貝、洪秀嫣、翁健、莊分南、鄭榮子的作品之中,運筆用色、結構之間總涵蘊著個人的抒情與氛圍的營造。而林家斌、郭實渝、郭麗蘭、馮雪鴻、鄭詠仁的作品,總能堅守著理性的結構探討。在陳妙蟬、劉醉奇、鄭瑜、蘇禮玉的作品之中,則常持中立,平鋪直述。藝術創作是一條探索的道路,在過程中不間斷的找尋自己要的,相對上述所提,周綠艾、張浩龍、陳昱瑩、楊麗敏、與葉明榮,作品風格的多樣是其探索的歷程,亦是反思的呈現。林永發與鄭詠仁則融西方的線條與色彩,於中國繪畫的筆墨之間。

 
儘管,「一廬人」繪畫的表現形式與面貌風格不盡相同,但是,藝術的精神與探討的理念:在整體空間裡,追求個體與個體之間的絕對存有,卻是一致的。繪畫的形成也因著實踐理念的步步為營,而有了藝術生命。可循以下幾個角度來進入與發現殊途同歸的繪畫語言。

一、點、線條的運用:點與線是創作技巧的基本元素。面對方寸二維的畫面,而企圖要有三度、四度、甚或無盡的空間觀念之時,筆筆都要有「一筆定天地」的全面觀察。而線是由點所鋪陳的,在尋找物象於空間中所處的正確位置,與彼此之間的連絡關係,以及,探討畫面結構之時,藉助於點與線條的濃、淡、乾、枯,運筆的輕、重、緩、急,應是藝術創作最本質的探討。重筆意,而輕色彩。

二、色面、色塊的處理:是從「面」的觀察處理空間。一筆下去就成一個面,而當這個面有了體積與重量感之後,即形成色塊的效果。一般而言,色感與塊面的表現較強。

三、光影的明暗反差:運用色彩的明暗、筆觸的變化與留白的相間,強調物象的體感、結構,以及,形成畫面流動的空氣或光線的洋溢。留心觀之,「光影」在任何畫面往往有「提」的功能。

四、觀整體之境界:部份之和並不代表整體,而整體全面觀照的部份是經得起檢視的。所以分析作品僅是為了能入其門,重要的仍在於與作品直接對話。觀作品之意境,感受繪畫的生命,才能真正的玩味其間,品賞藝術。

李德老師曾以「磨劍五百載 鑄畫三千年」,來比喻創作歷程之艱難,與所需投注之心力,於此,只是「鑄畫」的開啟。謹提出淺陋管見與所有「一廬人」共勉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LotuSwan 的頭像
    LotuSwan

    LotuSwan的藝術花園

    LotuSw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