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 展現藝術表現的機械、動力與速度感




未來主義凝聚了一些義大利畫家,在二十世紀初,他們致力於喚醒著迷於過去的嗜古主義者之呆滯,攻擊義大利政府對政治、文化的麻木與冷漠,組成第一次由藝術家發起的有組織的前衛運動,並明確的以宣言宣示其創作動機與理念。

1909年2月20日由詩人馬利內提(Filippo Tommaso Marinatti, 1876-1944)首次在Paris的費加洛報(le Figaro)發表宣言,不久又譯成俄文。文中提出「美只存在於奮鬥中,藝術被視為一種對抗外來不明武力的、兇狠的攻擊,使這種外力屈從於人類。」

1910年3月18日由義大利藝術家薄丘尼(Umberto Boccioni, 1882-1916) ,在杜林的奇黑拉(Chiarella)劇場,宣讀未來主義畫家共同簽署的「未來主義畫家技術宣言」,文中定義了一些繪畫原則,尤其是表明藝術家對待社會的原則與創見。表明藝術的創作將僅只是單純的動力感覺的再現。讚頌城市、機械的形式與速度的美。「我們給予這光鮮世界的光彩,已孕育出一種新形式的美,即是速度。一部跑車要比薩摩塔斯紀念碑還美。」

 

未來主義的二階段

1909-1916 由薄丘尼主導,為此運動的靈魂人物。

1918-1944由馬利內提所代表,在歐洲不斷的旅行,遠至蘇聯。為他的學理做演講,不僅是藝術的原則,也包含藝術家的生活,以及他的膽大宣言「美源自於戰鬥」。

代表畫家

薄丘尼(Umberto Boccini1882-1916)
芭拉(Giacomo Balla, 1871-1958)
卡拉(Carlo Carrà, 1881-1966)
塞維里尼(Gino Severini, 1883-1966)

創作理念

‧未來主義專注於動態與能量的追求,藉著表現速度、光、電、航空以及現代化都市甚或戰爭的氣氛,給予了藝術形式與空間另一嶄新的視覺情感。

‧表現全面互相貫穿與同時性的原則,受新印象主義的色彩分離與立體主義體積分割原則的影響,薄丘尼提出「可塑的動力論」(dynamisme plastique)。「藉著力道的線趨向無限,直覺也隨之綿延。」以多重的線條、形式的重疊與反覆,同時暗示了時間與速度的行徑。根據形象(l’image)存留在視網膜的殘像持續不斷的增加,以及鮮豔活撥的色彩現象,垂直的或角形的呈現一種激起機械速度感的旋轉氛圍。如此在動力與速度的呈現之外也產生音效,在作品的中央形成主題,如詩、如畫和戲劇,所以,未來主義可謂是一種art-action。

‧為了分析不同風格與領悟運動的統一,靈感自尼采(F. Nietzsche 1844-1900)與柏格森(Henri Bergson 1859-1941)的哲學。

‧未來主義對過程而非事物的強調,理念根據來自柏格森的《創化論》(L’evolution créatrice 1907)「生成多於存在」 (There is more in becoming than in being)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LotuSwan 的頭像
    LotuSwan

    LotuSwan的藝術花園

    LotuSw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