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 同時呈現物體的每一個面向


 前言

 繼野獸主義「色彩的革命」之後,在巴黎誕生了另一決定性的藝術運動──「形體的革命」。他們超越各自的天賦和靈感,引介了藝術上史無前例的前衛概念,他們既不藉助自然界的形體,也不引涉於情感。

名稱之由來

•「做了一些小小的立方體」(fait de petits cubes) 。面對布拉克(Georges Braque 1882-1963)1908年秋季沙龍退件的作品「埃司塔克的房屋」(Les Maisons de l’Estaque),馬蒂斯說出這句話。

•立體主義(Le Cubisme)這字眼就如此產生,且被藝評家路易‧沃塞勒(Louis Vauxcelles)廣泛使用。

開端與發展

1907年畢卡索(Pablo Picasso 1881-1973)的作品「阿威農的姑娘」揭開了立體主義真正的運動。

  

立體主義原則上可分為三個階段

1907-1909 塞尚式
承襲現代藝術之父塞尚,以球體、圓柱與圓錐的幾何形,探討自然界的精神,畫面呈現垂直與水平的立方形式

1910-1912 分析式
犧牲色彩以色調繪畫的方式,破壞表象結構裡建構智性的結構(同時展現物象的每一個面),幾何切割面趨於如鑽石般的細巧,物象也較不易識別的融於整體空間。

1913-1914綜合式
拼貼(collage)與文字的介入,在似繪畫又相實體物件之間,與運用視覺反轉,造成藝術表現的障眼法。
將繪畫與雕塑巧妙的結合,革新了傳統雕塑的觀念與範疇。

對形體結構的理性分析以及排除細節和情感的描寫;更深刻的將塞尚的創作理念,結合原始藝術的直率向前推進,藉由重疊的幾何、平面來表現空間,犧牲傳統的單點透視與明暗法,藉分析、還原同時展現物體的每一個面向,表現「物體每一面向空間的同時性」。為著追求物象根本體積的理性研究,甚而犧牲運用色彩,而以單色的色調畫來訓練觀察力與形式的探討。

代表畫家

畢卡索
(Pablo Picasso, 1881-1973)
布拉克
(Georges Braque, 1882-1963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LotuSwan 的頭像
    LotuSwan

    LotuSwan的藝術花園

    LotuSw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